描寫項羽殺敵200
描寫項羽英勇殺敵的古詩詞
夏日絕句(李清照)
生當作人杰,死亦為鬼雄。至今思項羽,不肯過江東
生當作人杰,死亦為鬼雄。至今思項羽,不肯過江東
鴻門宴寫項羽的200字議論文
鴻門宴寫項羽的200字議論文談到楚漢之爭,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鴻門宴了.由于司馬遷傳神的描述,不但使鴻門宴的過程曲折動人,極富戲劇性,更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,活靈活現.下面筆者試從《鴻門宴》一文中分析劉邦的個性特征.
一、堅忍克己,胸懷大志.劉邦入關的真正意圖,項羽的謀士范增看得十分清楚:“沛公居山東時,貪于財貨,好美姬,今入關,財物無所取,婦女無所幸,此其志不在小.”本來,劉邦也是一個貪財好色之徒,但為了早日實現心中的宏偉目標——建立至高無上的劉氏政權,他堅忍克已,因而贏得關中父老的一致好評,為他將來勝算項羽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.鴻門宴上,項羽為了表明自己的權勢高于劉邦,設宴之時自己特意東向而坐,而讓劉邦北向而坐.此時的劉邦明知項羽是在有意貶低自己,但為了自己的宏圖大業,他隱忍不發,甘居下坐.
二、善用人才,虛懷若谷.劉邦善用人才,像張良,樊噲等這樣一批能臣勇士都對他忠心耿耿.同時,他又虛懷若谷,善于采納他人意見.他每走一步棋,必然卑躬征詢.鴻門宴前他認真地聽取張良的意見,拉攏項伯,恭敬地“以兄事之”,并“奉卮酒為壽”,與之約為婚姻,使項伯成為自己的保護傘;為了打消項羽對自己的疑慮,又接受項伯意見,第二天一清早就親赴鴻門向項羽謝罪 ,因而得到項羽的信任;范增早就看出劉邦入關的的真正意圖,于是鴻門宴上趁機想要謀殺劉邦,因而鴻門宴上殺機又起.為了只身逃走,劉邦再次接受樊噲的意見,最終在鴻門宴上逃過了殺頭的危機.
三、遇事冷靜,當機立斷 .劉邦先行入關后,由于曹無傷的告密,加上范增的煽風點火,令項羽勃然大怒,準備第二天就來攻打劉邦.緊急關頭,劉邦并未自亂陣腳,他自忖以自己的十萬大軍來敵項羽的四十萬大軍,會如卵擊石.因此他不想逞匹夫之勇,而是沉著冷靜下來,與眾謀士商議.商討之后,當機立斷,接受張良意見,馬上籠絡項伯.鴻門宴上當項羽說出是曹無傷的告密后,他不動聲色,可等他回到軍營,就立即誅殺了叛徒.劉邦的這一當機立斷,為他的將來的宏偉大業消除了隱患.看到緊張的宴會氣氛稍為緩和,劉邦又緊緊抓住有利時機,借口“如廁”,以便趁機逃走.當想好對策,準備逃走時,又謹慎的交待張良,叫張良拖延時間,穩住項羽,等他回到軍營后方可向項羽進獻白璧與玉斗,從這里讀者可以再次看到劉邦的遇事冷靜和當機立斷.
四、能屈能伸,有勇有謀.為了化解兩軍的對立情緒,也為了求得自保,劉邦親臨項羽軍中釋嫌.明知這一去可能有去無回,可他能夠從容赴宴,這既表現了劉邦的能屈能伸,又表現了他的才能和膽識.為了用言辭進一步打消項羽的戒心,劉邦在鴻門宴上的言辭,可謂盡顯其智謀.“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,將軍戰河北,臣戰河南,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,得復見將軍于此.今者有小人之言,令將軍與臣有郄”,劉邦首先講到自己和項羽的戰友情誼,接著講到他和項羽的戰略分工,再言及自己無意立下了大功,終沒料自己對項羽的赤膽忠心卻遭到了不詳其名的小人的“離奸”.寥寥數語,卻分析得鞭辟入理,有理有節,使項羽對他的猜忌全部撇清.
鴻門宴雖是楚漢之爭的開端,卻通過會前斗爭、宴會場面與會后余波的描寫,生動地揭示了劉項兩人的不同性格.讀者可以從劉邦的這些個性特征中,窺見楚漢之爭中劉邦能夠真正取勝的原因.
一、堅忍克己,胸懷大志.劉邦入關的真正意圖,項羽的謀士范增看得十分清楚:“沛公居山東時,貪于財貨,好美姬,今入關,財物無所取,婦女無所幸,此其志不在小.”本來,劉邦也是一個貪財好色之徒,但為了早日實現心中的宏偉目標——建立至高無上的劉氏政權,他堅忍克已,因而贏得關中父老的一致好評,為他將來勝算項羽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.鴻門宴上,項羽為了表明自己的權勢高于劉邦,設宴之時自己特意東向而坐,而讓劉邦北向而坐.此時的劉邦明知項羽是在有意貶低自己,但為了自己的宏圖大業,他隱忍不發,甘居下坐.
二、善用人才,虛懷若谷.劉邦善用人才,像張良,樊噲等這樣一批能臣勇士都對他忠心耿耿.同時,他又虛懷若谷,善于采納他人意見.他每走一步棋,必然卑躬征詢.鴻門宴前他認真地聽取張良的意見,拉攏項伯,恭敬地“以兄事之”,并“奉卮酒為壽”,與之約為婚姻,使項伯成為自己的保護傘;為了打消項羽對自己的疑慮,又接受項伯意見,第二天一清早就親赴鴻門向項羽謝罪 ,因而得到項羽的信任;范增早就看出劉邦入關的的真正意圖,于是鴻門宴上趁機想要謀殺劉邦,因而鴻門宴上殺機又起.為了只身逃走,劉邦再次接受樊噲的意見,最終在鴻門宴上逃過了殺頭的危機.
三、遇事冷靜,當機立斷 .劉邦先行入關后,由于曹無傷的告密,加上范增的煽風點火,令項羽勃然大怒,準備第二天就來攻打劉邦.緊急關頭,劉邦并未自亂陣腳,他自忖以自己的十萬大軍來敵項羽的四十萬大軍,會如卵擊石.因此他不想逞匹夫之勇,而是沉著冷靜下來,與眾謀士商議.商討之后,當機立斷,接受張良意見,馬上籠絡項伯.鴻門宴上當項羽說出是曹無傷的告密后,他不動聲色,可等他回到軍營,就立即誅殺了叛徒.劉邦的這一當機立斷,為他的將來的宏偉大業消除了隱患.看到緊張的宴會氣氛稍為緩和,劉邦又緊緊抓住有利時機,借口“如廁”,以便趁機逃走.當想好對策,準備逃走時,又謹慎的交待張良,叫張良拖延時間,穩住項羽,等他回到軍營后方可向項羽進獻白璧與玉斗,從這里讀者可以再次看到劉邦的遇事冷靜和當機立斷.
四、能屈能伸,有勇有謀.為了化解兩軍的對立情緒,也為了求得自保,劉邦親臨項羽軍中釋嫌.明知這一去可能有去無回,可他能夠從容赴宴,這既表現了劉邦的能屈能伸,又表現了他的才能和膽識.為了用言辭進一步打消項羽的戒心,劉邦在鴻門宴上的言辭,可謂盡顯其智謀.“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,將軍戰河北,臣戰河南,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,得復見將軍于此.今者有小人之言,令將軍與臣有郄”,劉邦首先講到自己和項羽的戰友情誼,接著講到他和項羽的戰略分工,再言及自己無意立下了大功,終沒料自己對項羽的赤膽忠心卻遭到了不詳其名的小人的“離奸”.寥寥數語,卻分析得鞭辟入理,有理有節,使項羽對他的猜忌全部撇清.
鴻門宴雖是楚漢之爭的開端,卻通過會前斗爭、宴會場面與會后余波的描寫,生動地揭示了劉項兩人的不同性格.讀者可以從劉邦的這些個性特征中,窺見楚漢之爭中劉邦能夠真正取勝的原因.
項羽自刎的故事200字左右
由於項羽分封不公,引起諸侯和功臣不滿。先是田榮據齊反楚,項羽急忙率軍討伐,漢高祖便乘隙東進。公元前二0八年八月,漢軍從漢中潛出故道,打敗項羽所分封的秦地三王,迅速東進,直抵陽夏(今河南太康)。接著,又乘項羽與齊軍交戰之際,一舉攻入楚都彭城,羽急忙率三萬精兵還救彭城。
此時,漢高祖仗恃兵多將廣,麻痹輕敵。項羽軍則收復失地心切,斗志旺盛。三萬楚軍在項羽率領下,出山東經胡陵(今山東魚臺東南)趨蕭(今江蘇簫縣西北),直抵彭城漢軍側背。戰斗從拂曉開始,楚軍勇猛頑強,邊打邊沖。到了午時,已將漢軍打得大敗。楚軍追到彭城東北的泗水,漢軍紛紛落水,死者十余萬。漢軍向南方山地潰逃,楚軍追擊至靈壁(在今安徽?。┮詵|的睢水上,又殲滅數十萬人。漢高祖只率數十騎逃出重圍,連妻子呂雉和父親太公都作了項羽的俘虜。彭城一戰,項羽決策果斷,迅速率精兵回救彭城,出敵不意,擊潰漢軍數十萬之眾,是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范例。
彭城之役后,項羽乘勝進軍,在京邑、索亭間(滎陽西、南)同漢高祖打了一仗,結果被阻於滎陽以東。雙方在成皋一帶相持兩年之久。這期間,漢高祖采取了正確的作戰指導,扼守成皋,在持久戰中消耗對方實力,伺機反擊;項羽找漢高祖決戰,又急攻不下。雙方力量對此發生了根本變化,漢軍由弱變強,項羽由強變弱。漢高帝五年(前二0二),漢高祖發兵向項羽發動總攻,在垓下把項羽軍團團包圍。此時,十萬楚軍已兵疲糧盡,士氣低落。夜間又聽到漢軍在四面唱起了楚歌。項羽大為吃鶭,便借酒澆愁,慷慨悲涼地唱道:「力拔山兮氣蓋世,時不利兮騅不逝。騅不逝兮可奈何干,虞兮虞兮若奈何?」唱罷飛身上馬,帶領八百騎突圍南去。來到東城(今安徽定遠東南),只剩二十八人。他想東渡烏江重整旗鼓,又覺無顏見江東父老,奮力拚殺一陣,遂橫劍自刎而死。
項羽是一位超群的軍事統帥。他能征善戰,戰場上豪氣蓋世,叱吒風云。巨鹿之戰,項羽破釜沉舟,以寡擊眾,全殲秦軍主力,客觀上為漢高祖進入咸陽,推翻秦朝創造了條件。楚漢戰爭中,破田榮,救彭成,救滎陽,奪成皋,一生大戰數十次,多獲勝利。所以,古人稱他「有百戰百勝之才」(蘇洵嘉佑集?項籍)。
然而,項羽又是一位悲劇式的人物。秦朝滅亡后,他自稱霸王,忙於分封諸侯,扶持六國貴族的殘余勢力,違背了人民要求統一的愿望,造成了混亂割據的局面。他行為殘暴,坑殺秦降卒二十萬余。入關后,火燒秦宮,大火三月不息。他燒殺虜掠的暴行,違背了人民的意志,是他戰敗的根本原因。項羽自恃武功以威懾諸侯,缺乏遠見,不爭取同盟。又妒賢嫉能,不能用人,招致眾叛親進,軍心渙散。軍事上,他缺少戰略家的眼光,剛愎自用,不納頁良。以致屢失戰機,沒有鞏固的后方基地,沒有充足的糧餉和兵源,雖然屢戰屢勝,反而由盛而衰。所以,雖然項羽具有杰出的軍事指揮才能,最終也難以避免失敗。
此時,漢高祖仗恃兵多將廣,麻痹輕敵。項羽軍則收復失地心切,斗志旺盛。三萬楚軍在項羽率領下,出山東經胡陵(今山東魚臺東南)趨蕭(今江蘇簫縣西北),直抵彭城漢軍側背。戰斗從拂曉開始,楚軍勇猛頑強,邊打邊沖。到了午時,已將漢軍打得大敗。楚軍追到彭城東北的泗水,漢軍紛紛落水,死者十余萬。漢軍向南方山地潰逃,楚軍追擊至靈壁(在今安徽?。┮詵|的睢水上,又殲滅數十萬人。漢高祖只率數十騎逃出重圍,連妻子呂雉和父親太公都作了項羽的俘虜。彭城一戰,項羽決策果斷,迅速率精兵回救彭城,出敵不意,擊潰漢軍數十萬之眾,是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范例。
彭城之役后,項羽乘勝進軍,在京邑、索亭間(滎陽西、南)同漢高祖打了一仗,結果被阻於滎陽以東。雙方在成皋一帶相持兩年之久。這期間,漢高祖采取了正確的作戰指導,扼守成皋,在持久戰中消耗對方實力,伺機反擊;項羽找漢高祖決戰,又急攻不下。雙方力量對此發生了根本變化,漢軍由弱變強,項羽由強變弱。漢高帝五年(前二0二),漢高祖發兵向項羽發動總攻,在垓下把項羽軍團團包圍。此時,十萬楚軍已兵疲糧盡,士氣低落。夜間又聽到漢軍在四面唱起了楚歌。項羽大為吃鶭,便借酒澆愁,慷慨悲涼地唱道:「力拔山兮氣蓋世,時不利兮騅不逝。騅不逝兮可奈何干,虞兮虞兮若奈何?」唱罷飛身上馬,帶領八百騎突圍南去。來到東城(今安徽定遠東南),只剩二十八人。他想東渡烏江重整旗鼓,又覺無顏見江東父老,奮力拚殺一陣,遂橫劍自刎而死。
項羽是一位超群的軍事統帥。他能征善戰,戰場上豪氣蓋世,叱吒風云。巨鹿之戰,項羽破釜沉舟,以寡擊眾,全殲秦軍主力,客觀上為漢高祖進入咸陽,推翻秦朝創造了條件。楚漢戰爭中,破田榮,救彭成,救滎陽,奪成皋,一生大戰數十次,多獲勝利。所以,古人稱他「有百戰百勝之才」(蘇洵嘉佑集?項籍)。
然而,項羽又是一位悲劇式的人物。秦朝滅亡后,他自稱霸王,忙於分封諸侯,扶持六國貴族的殘余勢力,違背了人民要求統一的愿望,造成了混亂割據的局面。他行為殘暴,坑殺秦降卒二十萬余。入關后,火燒秦宮,大火三月不息。他燒殺虜掠的暴行,違背了人民的意志,是他戰敗的根本原因。項羽自恃武功以威懾諸侯,缺乏遠見,不爭取同盟。又妒賢嫉能,不能用人,招致眾叛親進,軍心渙散。軍事上,他缺少戰略家的眼光,剛愎自用,不納頁良。以致屢失戰機,沒有鞏固的后方基地,沒有充足的糧餉和兵源,雖然屢戰屢勝,反而由盛而衰。所以,雖然項羽具有杰出的軍事指揮才能,最終也難以避免失敗。
項羽之死評價200多個字
簡說“項羽之死”
生當作人杰,死亦為鬼雄。至今思項羽,不肯過江東。
小時初聞項羽事跡甚時佩服?!傲Π紊劫鈿飧攀馈焙蔚鹊膲褌?,是何等的英雄!今日重看楚漢相爭,心中有感,小女子之淺見。
南征北戰間,匆匆半生,勝多于敗,四面楚歌時,最后的一戰中,說天要亡他,他有勝的可能,如果他的心比劉邦狠,能夠知人善用,會做人,加上他本身所擁有的優勢,放眼當時天下,誰敵手?劉邦除了身邊的良將幾乎一無所有,但是就是那些良將,幫他把項羽逼到四面楚歌的絕境,正是那是良將幫他建立了一個大漢皇朝。劉邦要身世無身世,要學問無學問,只是由一個市井小民發跡,碰上了亂世,仗著一身膽,賭了一場,利用時機贏了罷了。如果身邊沒有張良韓信陳平之輩,他至少是成不了氣候的。
可是項羽卻有著婦人之仁,有剛愎自用之心,不聽忠臣之言,反被劉邦用計離了君臣之心。項羽也不是沒有殘忍的一面,只是他沒有殘忍到底,所以讓劉邦抓住了他的弱點,用其作為賭注賭了一把,最后贏了。后人說項羽英雄,而劉邦小人,從道德上來說,項羽死得光彩,劉邦活得卑劣;但從現實的政治角度來說,劉邦是個成功者,項羽只是一個失敗者?,F實不理會其他,只在乎成功或者失敗。項羽的人格魅力,特別是自刎烏江之時,到了極點,但我認為真正的英雄,能屈能伸,失敗了有什么可恥的,大不了重頭再來,東山再起!杜牧言“江東子弟多才俊,卷土重來未可知?!笨墒撬麉s自殺了,死得坦坦然然,沒有任何留戀,只是覺得愧對江東父老。死要面子。
在他金戈鐵馬的一生中,唯一的柔情,也許就是虞姬了。那位自始自終一直陪伴于他左右的美人,在最后也是先于他而去。唯一的柔情逝去,活著還有何意思?他的兒女情長,反倒成了英雄氣短。
生當作人杰,死亦為鬼雄。至今思項羽,不肯過江東。
小時初聞項羽事跡甚時佩服?!傲Π紊劫鈿飧攀馈焙蔚鹊膲褌?,是何等的英雄!今日重看楚漢相爭,心中有感,小女子之淺見。
南征北戰間,匆匆半生,勝多于敗,四面楚歌時,最后的一戰中,說天要亡他,他有勝的可能,如果他的心比劉邦狠,能夠知人善用,會做人,加上他本身所擁有的優勢,放眼當時天下,誰敵手?劉邦除了身邊的良將幾乎一無所有,但是就是那些良將,幫他把項羽逼到四面楚歌的絕境,正是那是良將幫他建立了一個大漢皇朝。劉邦要身世無身世,要學問無學問,只是由一個市井小民發跡,碰上了亂世,仗著一身膽,賭了一場,利用時機贏了罷了。如果身邊沒有張良韓信陳平之輩,他至少是成不了氣候的。
可是項羽卻有著婦人之仁,有剛愎自用之心,不聽忠臣之言,反被劉邦用計離了君臣之心。項羽也不是沒有殘忍的一面,只是他沒有殘忍到底,所以讓劉邦抓住了他的弱點,用其作為賭注賭了一把,最后贏了。后人說項羽英雄,而劉邦小人,從道德上來說,項羽死得光彩,劉邦活得卑劣;但從現實的政治角度來說,劉邦是個成功者,項羽只是一個失敗者?,F實不理會其他,只在乎成功或者失敗。項羽的人格魅力,特別是自刎烏江之時,到了極點,但我認為真正的英雄,能屈能伸,失敗了有什么可恥的,大不了重頭再來,東山再起!杜牧言“江東子弟多才俊,卷土重來未可知?!笨墒撬麉s自殺了,死得坦坦然然,沒有任何留戀,只是覺得愧對江東父老。死要面子。
在他金戈鐵馬的一生中,唯一的柔情,也許就是虞姬了。那位自始自終一直陪伴于他左右的美人,在最后也是先于他而去。唯一的柔情逝去,活著還有何意思?他的兒女情長,反倒成了英雄氣短。
項羽烏江自刎200字左右
項羽想要向東渡過烏江。烏江亭長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,對項王說:“江東雖然小,但土地縱橫各有一千里,民眾有幾十萬,也足夠讓您稱王了。希望大王快快渡江?,F在只有我這兒有船,漢軍到了,沒法渡過去?!?/p>
項王笑了笑說:“上天要滅亡我,我還渡烏江干什么!再說我和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,如今沒有一個人回來,縱使江東父老兄弟憐愛我讓我做王,我又有什么臉面去見他們?縱使他們不說什么,我項籍難道心中沒有愧嗎?”
項王回頭看見漢軍騎司馬呂馬童,說:“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嗎?”馬童這時才跟項王打了個對臉兒,于是把項羽指給王翳看:“這才是項王?!庇谑琼椡跽f:“我聽說漢王用金千金,封邑萬戶懸賞征求我的腦袋,我送你個人情吧!”說完便自刎而死。
擴展資料:
項羽死后,被埋葬在了位于曲阜西周魯國故城東北角之東約100米處,原封土直徑約50─60米,現存封土直徑30多米、斜高20多米。
乾隆版《曲阜縣志》記載:“在魯城東里許,俗稱為霸王冢,”也就是當地傳說的“古城大?!?。乾隆27年孔子六十九代孫孔繼汾編纂的《闕里文獻考》記載:“曲阜城東北有古冢,俗名霸王頭,相傳為項羽首處云?!碑數匾灿邪酝豕适碌膫髡f,也有名人記詩。
本文由經典詩詞網發布,不代表經典詩詞網立場,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:m.pgi379.cn/shici/101479.html